第四章:杨萧第一次坑李世民...
不多时,李世民告别离去,匆匆奔赴行宫......
.......
时间过得很快,转眼过了七天。
为了早日完工,这七天内,李府可谓忙得不可开交。
终于,在数千民夫,两班工匠昼夜不息的劳作下。
太原第一座帝王行宫——晋阳宫,终于竣工!
这座气势恢宏的宫殿,虽然在规模上比不了洛阳宫、太极宫。
但,宫殿的整体布局,丝毫不会逊色另外两座宫殿。
亭台阁宇,园池林囿,应有尽有。
好一座气派奢华的行宫!
行宫竣工当日,太原百姓纷纷前来围观。
路过之人,无一不对这座雄伟高大行宫发出感叹!
其中最欣慰的,当属李渊了。
晋阳宫修建完成,他们李家也可以躲过一灾了!
“行宫已经建成,老夫也算不辱使命了!快将这消息上呈天子!”
李渊高兴不已,连忙迫不及待派人将消息传给即将前来的天子杨广。
李渊采纳了李建成的建议,花重金贿赂了大将军宇文化及。
所以,杨广巡游的行程,比预定时间延长了几天。
目前杨广的天子车驾已过了荥阳,距离太原晋阳,不足百里!
李府上下可以说满怀激动,只等着隋炀帝杨广到来......
......
与此同时,距离行宫不远外的一处宅院内。
“硝石、硫磺、火油、火引子,都准备好了?”
“公子,一切准备就绪。”
“好,万事俱备,只欠东风!今夜行事,听我号令!”
“是,公子!”
看着拆房内堆放的大量易燃物,杨萧眼中闪过一丝揶揄之色。
这些引火之物,自然是给新建的晋阳宫准备的!
为了这个计划,杨萧足足等了七天!
当七天前杨广旨意传来时,楚云在心中就已经有了这个惊天计划!
他要将李家人苦心孤诣、花费无数心血代价修建的晋阳宫,付之一炬!
而这么做的目的,当然是为了让李世民无路可退,起兵造反!
只有让李家人彻底走投无路,他们才会下定决心造反!
杨萧不介意做这个推波助澜之人。
火烧帝王行宫,显然不是件轻松事。
不过,为了完成系统任务,杨萧只能选择铤而走险——
今夜潜入晋阳宫,一把大火,让李家人七天的辛苦心血,付诸东流!
是夜,月黑风高,万籁俱寂。
杨萧带领着几十名秘密培养的死士,悄悄潜入晋阳宫。
为了顺利完成任务,杨萧事先做了大量功课。
放火路线,逃跑路线,戍卫轮岗时间,他一一摸清楚了。
心思缜密的杨萧,没有留下任何纰漏!
“放火之后,不做任何停留,回到宅院后,从事先安排好的地道中逃走,听明白了?”
杨萧小声吩咐,很快,所有人开始分头行动.....
......
当夜起了南风,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火,将新建造的晋阳宫,毁得面目全非!
风声呼啸,熊熊大火不休不止地烧了一晚上......
墙倾梁塌,一地灰烬!
这座恢宏大气的天子行宫,仅仅过了一夜,便彻底不复存在!
只留下一片废墟......
第二天。
晋阳宫,失火!
消息传出,满城哗然!
大街小巷,无数百姓议论纷纷。
谁也没想到,耗费无数民力修建的这座晋阳宫,竟然被一场大火毁去了!
眼看天子即将到达太原,现在却发生了这么一桩大事!
这一天,太原百姓惶恐不已,整座城市的上空,布满了阴霾......
另一边。
太原留守李渊得知此事后,满脸惊愕,下一刻,当场昏厥过去!
整个李府的人惊慌失措,六神无主!
“查,派人给我去查,到底是谁胆大包天!”
李建成怒不可遏道。
现在李渊已经昏倒过去,身为长子,李建成只能挺身而出。
李世民也站了出来,一边安抚家人情绪,一边暗中派人调查行宫失火一事。
他几乎毫不犹豫地断定,晋阳宫失火,绝对是有人故意为之!
“行宫被毁,天子降罪下来,我们该怎么办啊......”
李秀宁唉声叹气,满目忧愁。
“掘地三尺,也要将放火贼人找出来!”
“就算将太原城翻个遍,也不能放过一个可疑人物!”
李家上下,陷入一片绝望中......
就算查出纵火真凶,又能怎么样呢?
行宫被毁,李家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!
无论如何,李家这次,在劫难逃!
与此同时,杨萧府邸内。
“杨广降下这道旨意,原本就是为了针对李渊。”
“现在晋阳宫失火,杨广更不可能放过李家了......”
杨萧面前,摆放着一张自制的地图。
地图上,荥阳和太原之间,标注了一条鲜明的红线。
不出两日,杨广銮驾便要抵达太原。
这也就意味着,李世民距离起兵造反,还剩下最后两天了!
只剩短短两天时间了,虽有晋阳宫事件,可起兵反并隋不是件简单的事情,别看现在隋朝似乎已经钱传百孔了,百足之虫死而不僵,隋朝一旦发起反扑,可是很恐怖的!
杨萧心里很清楚,李世民应该早就想让李渊起兵了,只是苦无机会。
现在他烧了晋阳宫,虽帮了李世民,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。
但想真的让李渊起兵,还缺一剂良药。
想到这儿,他立刻吩咐手下去取了些名贵的药材,计划往李府去。
“先生,现在已经这么完了,咱们现在去是不是……”
见夜色已晚,杨萧身边的亲信有些犹豫,轻声提醒他。
可杨萧却摆了摆手。
“今晚,唐国公府怕是彻夜难眠了。”
也是,唐国公府出了这么大的事情,哪里还能睡得着。
亲信连忙点头。
另一边,李府。
李世民得知杨萧来了,略有些吃惊,很快便让人将他请进书房。
此时的李府戒备森严,气氛凝重。 府宅内重兵把守,一片沉寂,似乎在酝酿着什么。
单单只有几盏引路的宫灯在墙边悠悠的亮着。